第九十六章 朕准了-《我在南宋当开国皇帝》
            
            
            
                
    第(1/3)页
    午时一过。
    一支穿着各异的队伍下山,僧道尼丐,应有尽有,手上武器更是五花八门。
    有刀有斧有剪有锤,甚至连扫把拂尘都有。
    西夏一品堂,不论出身、不论来历,只要能打愿为梁家出力就好。
    西夏皇室姓李,掌权的太后姓梁。
    一品堂的统领也姓梁,叫梁乙谋,在西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如今在济州,他却是二人之下。
    他所驾马车里的二人,都比他大。
    唐括氏和高楼。
    唐括氏闭着眼睛,也在想昨天的事。
    昨天两次高楼追近,都被宋帝丢东西阻拦。
    所以第三次,她主动配合,去分散宋帝的注意力,好让高楼追上来,可结果。。。宋帝居然说她孕了,还喊她媳妇儿。
    真是混蛋!最好就死在今日,死在十里路关口!
    十里路关口。
    那是一座离济州城只有十里路的石桥,底下河水滔滔,是去泰山的必经之路,被唐括氏称作十里路关口。
    她要在这里,重复一场宋兵的截粮埋伏战。
    看了地形,又了解了作战安排后,高楼忍不住问:“娘娘,这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他觉得这一战万无一失,可娘娘几个时辰前还说要等,那就一定有原因。
    高楼实在想不通。
    “有一种可能,他们天没黑就到了。”唐括氏道。
    高楼拉起车帘一角,往外望去,眉头渐皱又渐渐舒展。
    外面的风很冷,河里的水也会很冷,娘娘不能让人事先埋伏在水里,若是白天到,埋伏战不一定打得成,宋帝可能退回济州城。
    只有晚上,等见到火光,埋伏士兵下水,才能一击成功,岳飞埋伏金兵送粮队就是如此。
    晚点来吧!高楼祈祷着。。。
    赵桓府内,宴席已经吃完,众人端坐,就等结束。
    赵桓起身道:“老规矩,朕说了那么多,给你们一人留一句,易安先开始。”
    李清照起身,拱手行礼后,说道:“大宋战乱之秋,陛下觉得,女人能为帅吗?”
    赵桓笑道,指着北方:“宗玉不就是?”
    李清照坐下,赵桓目视刘光世。
    刘光世硬着头皮站起:“陛下,臣斗胆问一句,那天给臣敬酒的,可是皇后娘娘。”
    坐在赵桓右边的王婉容站起身来,将手中装水的杯子举起,“刘将军的夸赞,令本宫很是难为情。”
    刘光世赶紧低头坐下,心里狂跳不止。
    他其实想要问的不是第一天的太妃,而是第二天的她。
    但他知道,这个她牵涉的太多,问了会给陛下留下很多隐患,朝中的臣子们知道后,一定会质问陛下,为何将这么重要的人放走。
    所以他问第一天。第一天是太妃的话,那第二天,肯定是她。
    陛下,您真是太令人佩服了!
    她可是大金皇后!
    论身份地位,仅次于完颜晟的人。。。
    接下来是红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