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所以,阮仲的苦恼,在于给这三个女儿的嫁妆,四个儿子彩礼…… 重要的是,他媳妇肚子里还有一个…… 这,无疑是压垮这个勤劳能干的中年男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晚饭结束,阮仲看了看收拾碗筷的妻子一眼,瓮声瓮气说道:“你带孩子们先睡,我去村头晁先生家里坐坐……” 女人并未多问,毕竟晁先生是前朝王族,属于是他们村里最有头有脸的存在! 当然了,她的男人也不比晁先生差太多! 嗯,所谓前朝,指的是周。 周景王欲立小儿子‘朝’为太子,但在此之前却抱病身亡,他死后诸子争斗,最终在晋国的干预下‘句’继位,是为周敬王,而‘朝’则跑到了楚国,其后人以‘朝’为姓氏。 古代晁是朝的形声字,类比嶽和岳,因此朝氏就是晁氏。 片刻后,当阮仲抵达‘晁先生’家里的时候,昏暗的烛光下已经聚集起了二三十个男子。 这些人都是阮仲的熟人,皆是白日里在码头撑船的同伴。 看到很有威望的阮仲来了,被称为‘晁先生’的晁长子顿时松了口气,笑容满面:“阮家兄弟,坐到我身边来!” 阮仲坐下,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我干了!” 晁长子点点头,目露凶光: “这并非我等是天生的坏种,实在是官逼民反!他朝廷在江水修桥,可考虑过我等需要摆渡过活的人家?” “客商都从桥上过了,我等船工拿什么养家糊口?” “别的不说,你们的船贷还完了吗?” “不摆渡,拿什么还钱?” 阮仲摇了摇头:“晁先生,你就说我们该怎么办吧!” 晁长子从身后木箱子摸出了一根茶杯粗细的棍子摆在桌上:“用这个,炸了那条破桥!” 那赫然是一根炸药,上面印有皇家南郡铜录山字样…… 注1:石碣村不止山东有,广东和山西都有,我特意查了() ps:百科上说,山西吃‘杂碎’的传统起源自元朝,而天天吃‘剩饭’的晋城人,吃猪头肉羊杂碎的习惯听说好像还是受到民国年间逃难到那里的河南人所影响。 准确的说是焦作人影响…… 嗯,晋城人养活了半个豫竹方便面厂,则是另一个传说了……(本章完) 第(3/3)页